一、健康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有哪些?
健康产业近年来市场增长迅速,被称作全球性的“朝阳产业”。以保健食品为例,全世界保健食品的年销售额达2000亿美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消费水平的日益增长,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人一向都有保健滋补的传统意识,这种意识已经被世界人所认识,保健意识的中国化时代已经到来。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满足生存温饱需求之余已经开始重视对健康的追求。这种重视带来的保健品支出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健康市场的需求剧增,这对于保健品产业来说正是天赐良机。
二、为什么说自我保健日趋成为潮流?
自我保健,自我照护(self-care)意识近年来日趋成为潮流,得益于社会的宣传和引导,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逐渐抬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万事的基础,自我保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医疗、遗传、社会等因素。营养保健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人们各种保健方式中的热点。当今人类医学模式的发展,已由临床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自我护理已经成为人们防病、治病、维持健康、延年益寿的最好手段,也就意味着医疗重点将由医院、单位转向家庭、个人。这种医疗模式变化体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人们依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靠药物来治病;如今,人们发现健康品能补充体育锻炼不能带给人体的营养物质。健康品能通过纠正饮食失衡,调节人体机能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人们的观念逐渐从药物治病发展到健康品养生防病,使服用健康产品在国际上日趋成为潮流,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市场空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消费者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问津中高档保健品和更大规模购买保健品的可能增大,支出中用于保健品的比例不断上升。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保健品在中国的市场还有极大的扩容空间。
据统计,2011年,中国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可见,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无怪乎人们看病住院时都会感慨“真的病不起”。因此我们提倡“治未病”的思想,即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3个层面。从国家管理和公益的角度,可以大大节约国民健康和治病成本。
三、为什么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为保健品市场带来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健康品需求将会大大增加。中国目前中老年有1.94亿,预计到2040年,将近有1亿多的中国人口超过80岁。伴随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等各种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绝不是单靠药物所能解决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保健品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实,“银发族”们对健康的关注一直十分强烈。现在他们的储蓄令他们有能力消费各种保健品,老年人“花钱买健康”的需求将被充分释放。同时出于对父母健康的重视,子女们也会经常购买保健品孝敬老人。这些都最终导致“银发市场”上对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购买力亦非常强。
四、为什么说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保健品?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容易引起肌体应激反应,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制下降,这些正是诱发“现代文明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对健康的需求和维持健康的难度在同时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健康品来改善身体状态,以达到防病、健康的目的。最近经常被谈到的亚健康状态就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面对家庭、事业双重压力的中年人;还是刚刚参加工作、想要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或是处于学业压力之下的学生,都需要保健品来维护自己的健康。保健品的消费者已经从老人和孩子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展,正在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品。保健品市场在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从发展水平来看,市场需求增加带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中国的保健品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
五、“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保健品市场有两大类主流产品,一种是来源于国外用现代高科技提取方法复合而成的功能食品,一种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营养食品,其包装和服用方法如同食品。在近年来的保健品市场发展中,体现出下面几个趋势:
1、人类对“药食同源”食品和保健品的认知增强。“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安发国际全部采用“药食同源”的天然产物,无毒、无副作用,经过科学的萃取,起效快,靶向性强。像人参、党参、芦荟、灵芝、冬虫夏草、香菇、银耳都属于药食同源的天然产物。
2、新资源保健品受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开发新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品的一大趋势。这主要表现在:食药用菌、海洋生物和天然药物三个方面。如目前市场行情比较看好的多糖类、甲壳素、绞股蓝、螺旋藻、银杏叶等。
3、活性多糖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品主流。专家预言,21世纪人们进医院不再是为了治病,而是检查身体上哪一级器官组织出现了“故障”,从而进行修复。多糖食品以“细胞修复、免疫提升、细胞自治”异军突起,在21世纪的保健品行业将呈现出了空前的大发展。
4、以国外高新科技为支撑,以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为基础的中西方结合功能性健康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们不仅高效精纯,而且标本兼治,在众多的健康品中突显优势。
六、安发产品与其他常见保健品的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将保健品分为四类:
1、第一代产品:需要长期服用,无确切的功效。如蛋白质、蜂王浆、维生素等。众所周知,现代人面临的健康问题不是营养不良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所导致的现代文明病。
2、第二代产品:身体缺什么补什么,但不能防止流失,过度服用对身体有害。如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按中医理念来讲,保健品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比如缺钙是肾功能下降、肾虚所致,即肾虚者骨骼里的钙不能有效地留在骨骼里,钙从骨骼流失到血液中,并从尿排出,导致缺钙、骨质疏松。钙补充剂虽然能补钙,且能改善症状,但停止服用反复。且过量服用钙质容易导致肾功能衰竭,患胆结石、肾结石、尿结石等症。
3、第三代产品:对身体的某个器官有调理、改善的作用。但因为是单一成分,只能对单一器官系统起作用,不能针对身体状况全面调理和改善。如深海鱼油、卵磷脂等。
4、第四代产品,是目前保健品:它们的特点是复方配比,以中医君、臣、佐、使理论为基础,各种活性因子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达成协同加成作用,正像军队作战要实施立体作战,陆海空一起出动方是制胜法宝。安发国际系列产品属于第四代产品。
七、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天然药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医疗保健事业的物质保证。中国幅员辽阔,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最近的规模宏大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有天然药物约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1146种(约占87%),药用动物1581种(约占12%),药用矿物约80种(约占1%)。同时,中国还具有悠久的医药应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版了多部本草名著和医学典籍,为开发利用药物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借鉴。在人们要求回归自然强烈意愿的热潮中,天然药物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近年来,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很好,发展很快。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天然药物资源单一用途的开发现状,要求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合理、综合性的开发,这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计划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7个领域(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和23个发展方向。生物产业的四个重点发展方向(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无不和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于是,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生物医药做为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中国具有5千年的多民族的丰富的传统医学“宝库”(中医药、藏药、苗药、蒙药等等)。在目前西药毒副作用凸显;人类健康急切在“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中寻找出路;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化和走向世界;于是发展天然药物产业任务非常繁重。同时也是中国天然药物产业发展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和机遇。根据近十年中国在天然药物研发的探讨和经验,中国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已经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中国将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下大力度,进行攻关。重点研究和开发领域包括:
1、分子水平的微复方药物
西药是以单一化学成分为特征的化学合成药物。而中医药为主的传统药物,一般都是以“君臣佐使”复方为特点的天然药物。它具有很科学的、全面的、辨证的、多元化的和安全的特征。克服了西方药物的单一成分治病的片面性。在21世纪,老年病和慢性病凸显的时代,分子水平的微复方药物将会占领和逐渐取代有副作用的西药。形成中西合璧的局面。这将大量地使用天然药物中的地道药材,为发展生物医药提供了机遇和需求。
2、细胞工程药物研究
开展细胞大规模培养,从细胞中提取多糖类和含糖链的多肽生物活性物质。增强中草药活性,加大活性酶的含量,易于人体组织细胞迅速吸收,达到“祛病健体”双向免疫调节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天然药物的药效作用。
3、开发靶向药物
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目前肿瘤的药物确实存在一个所谓“敌我不分”的问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向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所谓导向就是利用抗体寻找靶标,如导弹的导航器,把药物准确引入病灶,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
九、合理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作用?
生物医药产业园集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研究开发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及政府行政审批等一条龙服务,尤其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吸引力。创造有利的环境,支持创新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将比扶持单体的中小企业更有效,也是各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园区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对于医药产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据统计,目前中国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生物医药园区有100余个,这些科技园区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汇聚了大量掌握着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和人才,已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已分4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中国市场强大发展潜力的双重推动下,国内药谷热持续升温,各类药谷项目密集上马,华西有科技部首个批准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成都药谷,长三角有上海张江药谷、浙江杭州药谷、江苏无锡药谷、浙江兰溪药谷、江苏常州“三药”生产基地等;西部有“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工程工业园”新疆天山药谷;华南有号称“南国药库”海口药谷;华北有北京亦庄药谷、中关村药谷、天津国际创新药谷等;其他地区有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深圳医药产业园区等。
赞 0
浏览 0
相关动态
推荐专题